|
|
生物活性炭的定义与特征 |
|
生物活性炭的定义与特征 |
|
生物活性炭成为专业术语,是多年来在饮用水处理的应用实践中产生的。以预臭氧代替预氯化,可以使水中一些不易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变成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此外,臭氧预氧化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臭氧处理后的活性炭在一定的运行条件下保持着好氧状态,在活性炭颗粒的表面生长着大量的好氧微生物,在活性炭对水中污染物进行物理吸附的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微生物对水中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延长了活性炭的再生周期。由于这种活性炭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因此称之为生物活性炭,即其狭义概念为臭氧-颗粒活性炭的联用,而广义概念可以认为是同时利用在活性炭表面生息的微生物与活性炭的水处理方法。 |
|
随着生物活性炭应用状态的不同,微生物的种类、浓度、个数,活性炭的种类、形状以及装置的形状等也不同。另一方面,活性炭的作用也会随着应用场合的不同而有相当大的差异,如当应用于饮用水处理时,由于水中存在的需要处理的污染物的浓度非常低(为微克每升或纳克每升数量级),而且有些物质微生物较难分解,因此去除这些物质主要靠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微生物具有使活性炭的处理效果持续、延长再生的作用;当应用于处理有机高浓度废水时,微生物的分解为主要作用,而活性炭的吸附仅仅起到辅助作用。虽然因应用的场合不同存在着差异,但其共同点为:在利用活性炭吸附的同时,充分地利用微生物对水中有机物的分解作用,一般认为此为生物活性炭的特征。 |
|
欧洲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生物活性炭的大规模研究与应用。我国从80年代初也开始了生物活性炭技术的研究,目前已有部分水厂采用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 |
|
|